為甚麼我韓語學了這麼久,我還是說不出口?

2024-02-01

前言


其實,很多韓語學習者,就算是考過韓檢六級的,還是學了好幾年韓語的,能用韓語跟他人對答如流的人,依然是少數中的少數。

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就是「為什麼韓語學那麼久,但就是不會說?」

這篇貼文會參考以下四個科學理論「相互作用假說」、「間隔重複理論」、「長期記憶庫」、「流體和晶體智力理論」、「情感連結」跟大家討論這個問題。


相互作用假說


「相互作用假說」的總結,基本上由邁克爾·朗 (Michael Long)所完成,是現今「語言習得理論」的其中一支。最為人所知的便是「輸入(In put)」、「輸出(Out put)」的說法。

學習語言的聽說讀寫,當中的「說」、「寫」便是所謂的「輸出」,我們難以將韓語說出口便是缺少輸出。

各位可能會說「我並沒有在韓國生活,也沒那個環境」,又或者是「我沒有甚麼韓國朋友,怎麼練習呢?」

但那都是藉口。


如果你沒有太大的特殊狀況,你可以執行以下練習方式 :

  1. 看著韓劇或綜藝,跟著字幕讀。又或是在字幕先出現前,試著用自己韓語說出角色台詞
  2. 下載相關的語言交友App,認識共同興趣的外國好友
  3. 想像你有一個「韓國朋友」,跟他說話。(我知道你可能會覺得有點詭異)
  4. 寫下你的韓文日記,不管你的文法是錯的還是對的,就是寫。


間隔重複理論


源自於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·艾賓豪斯所提出的「遺忘曲線」

當你做下去讀韓語好幾個小時,大部分的同學都會覺得非常痛苦。而且難以吸收,即使花了時間讀書,但是吸收多少自己也難以驗收。

艾賓豪的理論,其實就是「少量多餐」你的消化系統會更加良好的運作,好好地將讀過的東西記在腦袋裡。在間隔且重複的狀況下,印象也會更加深刻。

尤其是那些常見的對話情境,常見的回應方式,大家在重複聽讀的練習狀況下,真的在遇到類似情境時,更可以輕鬆地聽懂對方說的話,並給予相對應的回應。

這也是為何「싫어(討厭)」、「빨리(快一點)」、「시발王八蛋)」( ?!

大家會記得比較熟悉的原因~


長期記憶庫


「長期記憶庫」我想大家都不陌生,這個理論源自於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「多重儲存模式」

當一件事情對你而言具有意義,而且是必須的、常用的等,這些東西會納入我們的「長期記憶庫」,所以當「學習韓語」、「說韓語」對你來說是常用且必須的。

那麼你就會像移民的孩子一樣,比起大人更快地學習當地的語言。難道只是因為孩子們學習神經比起成人發達嗎?

不是 !

是因為他們去到學校需要認識新朋友,並且用當地語言學習其他事物,快速學習,並且將語言言納入「長期記憶庫」對他們來說是絕對必要的。

反之,對已有既定職場、或同母語社交圈的成人來說,將這項語言納入可以輕鬆輸出的「長期記憶庫」,其必要性和急迫性或許是相對較低的。


流體和晶體智力理論


所以說成人學習第二外語的成效注定比不上小朋友了嗎?

當然不是這樣。

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卡提爾(R. B.. Cattell)的《流體和晶體智力理論》研究理論,成人相對孩童有更高的專注力,並且可以活用自己現有的知識領域,連結第二外語的學習,並且更可以通過邏輯推理、歸納的方式學習,這些累積下來的正是所謂的「晶體智力」。

也就是說各位在學習韓語時,若是能夠搞懂韓語的結構、特性、邏輯,那麼之後的學習便可以越來越輕鬆。

底層邏輯建立的夠扎實,在開口說韓語時,便可以更快速的在腦海組織單字和文法,就算一開始還是有一點卡卡的,但是說久了,各位腦袋裡的組織速度便會加快,這樣便能自然地開口說韓文。


情感連結


約克大學心理語言學家特倫基奇(Danijela Trenkic曾經表示「建立情感聯結能讓你更好地學習語言」。

這也是為什麼有再追星的韓語學習者,或者有工作需求、身邊有親近的朋友是韓國人,熱愛韓國文化等的人,更容易將韓語活用在生活之中,學習也更加有動力、持久度。

因為「情感連結」正是造就強烈,也是最堅實「恆毅力」的關鍵。

「情感連結」觸發的一系列行動,也會讓韓語學習的更加有效率和效果。


結語


「所以韓語學習了這麼久,為甚麼還是不會說?」


因為

  1. 只把上韓語課、考到韓檢六級,當作自己學習的標準
  2. 上韓語課是為了可以即使調整發音,和錯誤的語言使用方式,扎實學習韓語底層邏輯的管道
  3. 沒有在日常生活中「輸出」韓語(只有寫作業可不算輸出)
  4. 坐著死命讀韓語,讓自己一下子消化不良
  5. 對韓文沒有情感連結,更別說是接觸韓國文化的一切
  6. 它對你來說沒有必要性,你也找不到意義,更別說將其放入長期記憶庫

PS. 以上是回答為什麼說不出韓語


參考資料


「語言習得理論」

參考 : https://academic-accelerator.com/encyclopedia/zh/interaction-hypothesis

「間隔重複理論」

參考 : https://academic-accelerator.com/encyclopedia/zh/spacing-effect

「長期記憶庫」

參考 : https://academic-accelerator.com/encyclopedia/zh/long-term-memory

「流體和晶體智力理論」

參考 : https://academic-accelerator.com/encyclopedia/zh/fluid-and-crystallized-intelligence

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